近日,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在重庆举行了换届会议常委会。徐兵河教授全票当选第二届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主任委员,周彩存教授高票当选专委会候任主委,杨志敏部长、张力教授、巴一教授、张艳桥教授高票当选专委会副主委,潘宏铭教授等23人当选专委会常委。当选主委徐兵河教授对新一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的工作有了清晰规划,对中国肿瘤药物临床研究的未来充满期待。
2019年8月18日,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在重庆市举行了换届会议常委会。本次会议由中国抗癌协会组织部王宇部长主持。第一届专委会主委沈琳教授首先汇报了专委会过去三年在组织机构建设、会员发展、学术活动、临床研究培训、搭建与政府沟通平台、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发表高质量临床研究论文、抗癌宣传等多个领域开展的一系列工作与取得的成绩。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李强教授对第一届专委会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并进一步强调了肿瘤药物临床研究工作的重要性与未来的机遇。
王宇部长组织全体委员对主委、候任主委、副主委、常委人选进行投票,委员投票率超过2/3。通过现场投票和决议,最终产生了第二届专委会委员98名,徐兵河教授全票当选第二届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主任委员,周彩存教授高票当选专委会候任主委,杨志敏部长、张力教授、巴一教授、张艳桥教授高票当选专委会副主委,潘宏铭教授等23人当选专委会常委。
新任主委徐兵河教授肯定了专委会的自身优势,包括来自CDE的沟通与指导、药企研发的参与等,均为肿瘤药物临床研究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同时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包括学术活动、组织开展IST研究等,并提前预告2019年8月将召开专委会学术会议,欢迎全体委员积极参与。
随后,专委会针对肿瘤药物临床研究的热点话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药物临床研究机构办公室主任江旻结合自己医院数据质控、核查的经验与教训分析目前临床研究质量控制的现状与解决方法,并分享了北大肿瘤临床研究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情况,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赵洪云教授报告了双抗类药物的研发热点与临床试验设计,上海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介绍了生物类似物的研发热点和临床研究设计。
三个热点话题均引发了点评嘉宾与现场听众的热烈讨论,临床研究的质量控制是临床研究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其对最终临床研究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临床研究者应引起高度重视;双抗类药物目前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的热点,但同样存在关键问题亟待解决,包括双抗药物毒性的增加、biomarker的筛选、动物模型与临床真实数据的疗效差异等;生物类似物可显著改善国内肿瘤患者治疗药物的可及性问题,但其研发同样面临诸多困难,从CDE角度讲,生物类似物应具有与原研药物相同的疗效。
第二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换届会议暨2019CCO学术年会分会场论坛圆满结束。期待新一届专委会会在新任主委徐兵河教授带领下,与肿瘤药物临床研究各领域的专业人才积极合作,为我国抗肿瘤药物研发贡献力量!
徐兵河教授寄语: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在成立的短短三年间,已经发展为成员规模近两千人的学术团队,成为中国抗癌协会的重要分支,以及中国肿瘤学临床研究的一支新生力量。我们知道现在的肿瘤综合治疗,离不开药物和技术的临床研究及推广。尤其是近年来的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的迭代,极大地推动了肿瘤治疗的向前进展。比如过去的十几二十年间,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仅维持在2-3年的水平,得益于靶向治疗的突破,现在的HER2阳性晚期患者已经可以达到接近5年的总生存。
药物研究主要包括新药物或新方案的研发和推广,以及一些研究者发起的研究(IST)。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的成立,就是要把药企、医院等研发机构和申办方,以及政府部门结合在一起,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为更好地开展肿瘤药物临床研究创造有利条件,营造规范良好的学术氛围,制定和形成对临床试验有指导作用的指南共识。上届委员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发展很多新的会员,开展了多场学术活动和科普宣传,也推动成立了中国抗肿瘤新药Ⅰ期联盟。Ⅰ期联盟成立的主要宗旨是了解我国抗肿瘤新药Ⅰ期临床试验的现状,开展高质量和多中心协作的Ⅰ期临床试验。
新一届专委会成立后,我们将落实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继续扩大专委会成员,争取更多与肿瘤临床研究相关的人员加入,提高学界对肿瘤临床研究的重视和投入。二是加强组织沟通的工作,包括研究申办方、研究者以及政府部门等各个层面的沟通,从而加快抗肿瘤新药的研发和上市步伐。比如美国FDA在今年4月份首次基于真实世界研究证据(RWE),批准了CDK4/6抑制剂治疗男性乳腺癌的适应症。中国肿瘤患者基数大,可以产出更多高质量的RWE,所以我们也需要加快这种基于RWE的新药审批。三是推动或牵头开展更多的多中心协作研究,通过专委会成员所在机构,以及国内优秀的肿瘤临床研究机构的示范带头作用,促使更多的各期临床研究的有序、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