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宝惠教授团队成果: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这些研究带来新思路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1/4/13 11:14:50  浏览量:10089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21年欧洲肺癌年会(ELCC)于3月25~27日采用虚拟会议的方式在线上举办,

2021年欧洲肺癌年会(ELCC)于3月25~27日采用虚拟会议的方式在线上举办,为世界各地的肺癌研究者学术交流和讨论提供了难得的机会。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近年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次大会也有多项相关研究报道了相关成果。其中,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呼吸内科韩宝惠教授团队(钟华教授/钟润波教授)报告了多项研究结果,为NSCLC的一线治疗带来很多新的思路。
 
DCVAC/LuCa联合化疗治疗IV期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一项前瞻性、开放标签、单臂、2期研究
 
101MO-Efficacy and safety of DCVAC/LuCa with chem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stage IV NSCLC: A prospective, open-label, single-arm, phase 2 study
 
 
作者:凌徐心仪,徐建林,钟润波,钟华,韩宝惠
 
本单臂研究纳入61例EGFR、ALK阴性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探究DC疫苗DCVAC/LuCa(即Dendritic Cell Vaccine for Lung Cancer)联合化疗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在此类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设计
 
患者正式入组后接受4-6周期诱导化疗[培美曲塞(500mg/m2)+卡铂(AUC=5)],2周期后未进展患者纳入疗效分析的mITT人群,并联合DCVAC/LuCa(剂量与每位患者PBMC单采数量相关,中位数8.48*106个DC)。安全性终点主要为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RAE)、严重不良反应(SAE)。疗效终点主要为总生存(OS)及无病生存期(PFS).
 
安全性
 
研究发现,DCVAC/LuCa联合化疗的安全性良好,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包括便秘63%、食欲下降62%、乏力60%、谷草转氨酶(AST)升高22%、血红蛋白减低22%、腹部不适22%等,大部分为1/2级且可缓解。无DCVAC-LuCa相关不良反应。
 
疗效分析
 
在mITT人群中,截至2年的随访时间点,中位OS尚未达到,2年生存率达到52.57%;中位PFS也得到了不错的结果,为8.0个月。
 
总结:DC疫苗在前列腺癌、卵巢癌领域的数项研究中已经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在肺癌领域的探索尚处于初步阶段,本研究开拓性探索了DC疫苗联合化疗在NSCLC中的应用可能性,为今后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打下基础。研究采用患者自体的死亡肺癌细胞株负载自体DC制备疫苗,相当于肺癌细胞全抗原负载DC,无需个体化制备,提高了DC疫苗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除了各项口头汇报外,2021 ELCC以电子壁报的形式展示了世界各地的肺癌研究进展。
 
PD-L1≥50%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单独帕博利珠单抗或联合化疗
 
111P -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ith PD-L1≥50%: Pembrolizumab alone or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作者:韩宝惠
 
背景:本回顾性研究共纳入206例EGFR/ALK阴性的初治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旨在探究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比帕博利珠单抗单药在此人群中的疗效优劣。
 
方法:联合组患者接受帕博利珠单抗(200 mg,每3周1次)联合4个周期的标准化疗(鳞癌:紫杉醇联合卡铂/顺铂,腺癌:培美曲塞联合卡铂/顺铂),此后接受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单药(紫杉醇或培美曲塞)维持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单药组患者接受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200 mg,每3周1次)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主要终点为无病生存期(PFS)及总生存(OS)。
 
结果:115名患者纳入联合治疗组,91名患者纳入单药治疗组。数据截止至2020.12.30,联合组与单药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2.37个月和9.60个月(HR=0.44, p <0.001)。中位生存时间(OS)分别为未达到和28.91个月(HR=0.40, p=0.008)。联合组对比单药组显著提高疾病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61.7%和46.9%。同时亚组分析显示除脑转移亚组外的所有亚组中,联合治疗均存在显著性PFS获益。
 
结论:对于初治的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一线治疗应首选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而非帕博利珠单抗单药。
 
生存分析(PFS、OS)
 
ORR分析
 
韩宝惠教授评语
 
当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领域的发展如火如荼。对于PD-L1 TPS≥50%的NSCLC患者来说,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或是联合化疗均可做一线治疗选择,但孰优孰劣尚未可知。因此我们开展此项回顾性研究,旨在探索针对这部分人群的最佳治疗模式。
 
本研究中,免疫联合化疗对比免疫单药存在明显的生存获益。尽管OS数据尚未完全成熟,联合组相较于免疫单药组降低了56%的疾病进展率,同时提高了客观反应率。这充分提示了对于PD-L1高表达、驱动基因阴性、化疗可耐受的晚期NSCLC患者来说,化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的治疗模式应作一线首选。我们也期待着未来拥有更多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为后续指南的更新提供参考。
 
专家简历
 
韩宝惠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
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国务院津贴获得者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执行委员
CSCO肿瘤血管靶向专委会主任委员
卫生部呼吸内镜培训基地主任
中国医师学会肿瘤专委会常委
中华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副会长
中华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向分子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第八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上海市医师协会呼吸内科医师分委会副会长
 
钟华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呼吸内科科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生物免疫学会理事会理事
上海市抗癌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向分子专科分会委员兼秘书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会员
CSCO非小细胞肺癌委员
美国肿瘤临床协会会员等学术职务
以美国匹茨堡大学访问学者身份从事肺癌免疫治疗的基础研究和转化研究
以第一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上海市科委课题4项,发表多篇SCI
2018年上海市抗癌科技奖/提名奖
2016年上海市抗癌科技奖/优胜奖、上药杏林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型医师奖”
201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钟润波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呼吸内科及胸部肿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参编肺部肿瘤生物免疫靶向治疗、血管靶向治疗、超声内镜技术等多部著作。
以第一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上海市科委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杂志发表相关论文二十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肺癌生物免疫治疗。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委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转移专委会常委
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肿瘤学会委员兼秘书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专科分会委员兼秘书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科分会青委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肺癌学组委员

版面编辑:洪江林  责任编辑:张彩琴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