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研究>正文

星海论坛丨I CAME,I SAW , I-SPY—观览I-SPY2.2研究亮点,探讨临床实践的参考价值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4/6/24 11:44:53  浏览量:5547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肿瘤瞭望”于星海论坛会议现场,邀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殊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余之刚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王海波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柳光宇教授共同观览I-SPY2.2研究亮点,探讨该研究对临床实践的参考价值。

 
04
肿瘤瞭望:近年来,您和团队在基于分子分型体系建立乳腺癌的个体化新辅助治疗策略荣获上海科技进步二等奖。请您分享下主要研究成果以及您的个体化新辅助治疗经验。

柳光宇教授:今年ASCO会议上I-SPY2.2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我中心的研究在很多方面与该研究十分相似,比如在乳腺癌传统分型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找到新的治疗靶点,使治疗更精准。我们团队在邵志敏教授的带领下,正在探索乳腺癌全新亚分型,如三阴性乳腺癌的“复旦四分型”。以腔面型乳腺癌新的复旦分型为例,若想在免疫治疗、ADC、靶向药物等排列组合中于短期内寻求临床研究结果,新辅助治疗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我们早在十多年前就关注到运用新辅助治疗的pCR、non-pCR进行新药筛选,只需要极少量的病例数、短期的疗程就能大致获得探索性的结果。由此看来,I-SPY2.2研究带来的新的治疗方案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
 
如今,我们团队也希望通过类似的方式,建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新辅助研究平台,让我院新辅助治疗的患者加入进来,从而助力我们开展新药筛选。譬如可以从药物的降阶梯处理开始,先选用毒性相对较小的药物开始尝试,再通过如I-SPY2.2的评估方法,比如乳腺PET技术和空心针穿刺结合预测疗效,若能得到相对较好的结果,则可以使患者避免高强度的新辅助治疗。另外一方面,这些方法还能预测出患者是否可以接受乳房、腋窝等部位的降阶梯手术。以上都是我们团队在新辅助方面正在开展的一些工作。
 
王殊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CSCO-BC)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CBCSG)常委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学组委员
 
余之刚教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乳腺外科主任,山东大学二级岗教授,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特聘专家
兼任山东大学乳腺疾病防治转化医学研究所所长,山东省乳腺疾病防治转化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委员兼秘书,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乳腺外科学组组长,山东省医学会乳腺疾病多学科联合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乳腺肿瘤分会主任委员。
主持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建设、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项目,近五年科研经费两千余万元。多次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等奖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荣获“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称号。
 
王海波教授
教授、博士生导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病医院院长,乳腺诊疗中心主任
青岛大学实体肿瘤临床转化研究院院长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乳腺专业培训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委员会乳腺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学促进会乳腺整形分会常务委员
山东省康复医学会乳腺疾病分会主任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分会副主任委员
青岛市医学会乳腺专业分会主任委员
 
柳光宇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行政副主任
上海市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第九届委员会常委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和《中国癌症杂志》编委

 

上一页  [1]  [2]  [3]  [4]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无医学编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I-SPY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