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国际血液高峰论坛>正文

[ISFH/ISL 2015] 指南点评:李增军教授解读新版慢淋指南诊断部分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5/10/16 17:18:32  浏览量:27356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诊断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主要依据以下三方面的证据:一是血常规,确定淋巴细胞尤其是B淋巴细胞的计数。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李增军教授

 

 

 

 

1流式细胞学分析是诊断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关键

  诊断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主要依据以下三方面的证据:一是血常规,确定淋巴细胞尤其是B淋巴细胞的计数。二是流式细胞学分析,通过流式分析一方面证实外周血升高的淋巴细胞是否为单克隆性,其原理是通过κ、λ链的克隆性表达来验证,其中部分患者的κ和λ链不表达,这对于成熟B细胞是异常的,因此也认为是单克隆性的——这也是本版指南与2011版指南的不同之处;另一方面,通过流式细胞学确定是否符合CLL的典型特点。第三,根据形态分析,CLL患者升高的B细胞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而幼稚淋巴细胞和体积偏大的所谓“不典型淋巴细胞”的总数小于55%。通过以上三点,我们可以确定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其中关键是根据流式细胞学分析的免疫表型结果,强调这一点的原因是在流式分析还没有推广的单位,仅根据临床表现和成熟淋巴细胞明显增多来诊断CLL是不准确的。

 

 

 

 

 

2鉴别诊断与精确诊断息息相关

 

典型CLL的诊断并不难,但是对于表现不太典型的患者需要进行鉴别诊断。实际上,很多以白细胞明显增多且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伴有淋巴结和肝脾肿大的患者,经过免疫表型分析证实大概仅有一半为CLL。这些患者可能是惰性淋巴瘤白血病期的一个表现,其鉴别诊断主要根据免疫表型,可以结合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以及其他一些特征来进行鉴别。当然,如果有肿大淋巴结,淋巴结切检进行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更加可靠,遗憾的是许多患者没有肿大的表浅淋巴结可供切除、分析。

 

 

 

 

 

3CLL的预后因素仍有待探索

 

  为了便于推广,新版指南从最简单的分期系统, 到细胞遗传学(应用FISH方法)检查,以及新的基因突变均在指南中有所推荐。其中有一些预后指标在临床中还不太容易推广,但是与治疗选择密切相关的细胞遗传学检查应该完善,至少对于有治疗指征的患者应该如此。

 

  总之,新版指南为CLL规范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希望广大血液肿瘤科医生尤其基层医院和接触CLL患者较少的医生,认真学习、领会,希望指南的推广最终有助于提高中国CLL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版面编辑:JYB  责任编辑:付丽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慢性淋巴访谈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