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7全国肺癌诊疗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今日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钱坤主治医师作学术报告“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跟踪在肺癌诊疗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以下为报告的主要内容。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于首位的癌症,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流行病学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预计有73万新发肺癌病例,占所有新发肿瘤病例的17%,2015年约61万人死于肺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结合中国癌症诊疗情况,制定了《2015版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简称规范)。规范首次推荐了血清肿瘤标志物用于肺癌辅助诊断、疗效监测及随访观察。无论是小细胞肺癌(SCLC)还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治疗前均需要进行首次的肿瘤标志物检测,选择对患者最为敏感的2~3种肿瘤标志物作为治疗后观察指标。患者在接受首次治疗后,根据肿瘤标志物半衰期的不同可再次进行检测。建议患者在治疗开始后1~3年内,应每3个月检测1次肿瘤标志物;3~5年内每半年1次;5年以后每年1次。随访中若发现肿瘤标志物明显升高(超过25%),应在1个月内复测1次,如果仍然升高,则提示可能复发或存在转移。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具有高灵敏、高效率、标本易获取和创伤小等优点。一项纳入308例肺结节(278例肺癌患者及30例良性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显示,NSCLC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和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水平显著升高;联合几项肿瘤标志物时,诊断NSCLC的敏感性较单项肿瘤标志物升高。Molina教授等另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联合应用SCC、CYFRA21-1、CA153、CEA、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较单个肿瘤标志物显著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研究同时显示,肺腺癌患者血清CA153和CEA水平显著升高,SCC和CYFRA21-1在肺鳞癌患者中升高更明显;而SCLC患者的血清ProGRP和NSE明显增高。研究均提示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联合应用可以进一步帮助疾病早期诊断。
同时,一项纳入来自4个国家5个中心Elecsys ProGRP多中心评估研究,研究I期结果提示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是鉴别NSCLC和SCLC有效指标;研究II期结果口头报告显示,ProGRP自基线水平下降60%时,判断患者第二周期后出现疾病的进展的敏感性可达93.8%;使用连续两个化疗周期的ProGRP变化值,则预测患者疗效的价值进一步增强;研究提示ProGRP是SCLC患者治疗监测的可靠指标,可以帮助减少患者CT检测的需要。临床真实的案例也进一步验证了ProGRP可以帮助鉴别NSCLC和SCLC,对于同时存在两种组织类型肺癌的患者,可以帮助指导治疗方案。
肺癌诊疗已经进入了精准医疗的时代,通过多学科协助,合理使用血清肿瘤标志物,可以实现肺癌早期发现、组织学分类和疗效监控,进而推动肺癌的临床治疗和疾病管理,最终改善患者生存期。
专家简介
钱坤 宣武医院胸外科 主治医师
参与多项国家级、省市级科研项目,如973《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草图-人体呼吸系统蛋白质组表达谱》,北京市科委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唾液光谱分析与肺癌早期诊断相关性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早期肺癌诊治及晚期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重症肌无力微创手术治疗,擅长肺部各种复杂结节的穿刺活检及胸腔镜小结节手术定位,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
目前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高血压分会青年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