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心翔教授团队获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9/5/16 10:59:03  浏览量:16001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在今日举行的上海市医学科技奖颁奖典礼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李心翔教授团队申报的“直肠癌外科治疗全程管理模式的优化与推广”项目经过两轮紧张激烈的角逐获得二等奖。

在今日举行的上海市医学科技奖颁奖典礼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李心翔教授团队申报的“直肠癌外科治疗全程管理模式的优化与推广”项目经过两轮紧张激烈的角逐获得二等奖。

 

据悉,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李心翔教授团队在学科带头人蔡三军教授的指导下,开展一系列的创新性工作:
 
在临床基础研究基础上,李心翔教授基于肿瘤学疗效优先的思考,创新性提出以血管为中心入路的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新理念——“先血管、后平面;先静脉后动脉; 保留左结肠动脉的高位清扫”。
 
 
首次在国际上就左结肠动脉与肠系膜下静脉的关系进行临床分型,提出静脉前方型、静脉后方型、静脉分离型的三种临床分型;创新性地提出肠系膜下动脉类三角区域淋巴结的新概念,规范了保留左结肠动脉情况下的D3淋巴结清扫范围。
 
李心翔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创直肠癌腹腔镜下经肛拖出的无成角双吻合技术,减少腹腔镜下低位吻合口漏的长期隐患,同时在国内最早开展荧光造影的肠吻合血供的检测,使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下降40%左右。相关研究引起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相关研究成果在2018年还被《中华胃肠外科杂志》评为读者最喜爱的十大学术论文之一。
 
 
直肠癌不同于结肠癌,其治疗还涉及放疗和化疗的使用及使用的顺序和剂量强度等。李心翔教授团队特别注重直肠癌多学科治疗手段的优化,针对目前临床争议的焦点和热点开展国内多中心研究,如对于接受了术前新辅助放疗的直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价值目前没有共识,李心翔教授和放疗科章真教授创造性提出基于术后病理分期的术后辅助治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ACRNaCT研究),该研究有望为直肠癌患者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高级别的循证医学依据。
 
直肠外科技术的创新与改进结合直肠癌规范化综合治疗,使更多直肠癌患者获得更好生活质量与更高的生存期。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累计随访直肠癌患者4403例,5年无疾病生存为 65.15%,腹腔镜组的5年无疾病生存为 69.09%,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8年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直肠癌防治工作的规范与创新,李心翔教授与国内21省份的知名结直肠癌专家,牵头成立国家级的直肠癌防治专家委员会,并被选举担任首届主任委员。
 
正是因为李心翔教授团队在直肠癌治疗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其精湛的外科技术和良好的肿瘤学治疗效果获得了国内同行的高度认可。2019年李心翔教授被推举为上海市抗癌协会胃肠肿瘤腹腔镜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并担任CSCO结直肠癌治疗指南执笔人。相信,李心翔教授团队会以此次获奖为契机,进一步勇于开拓创新,在直肠癌治疗中迎难而上,为祖国和人民的健康福祉服务。
 
 
专家简介
 
李心翔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主任医生、博士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腔镜平台执行主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科副主任。
 
社会学术职务:上海市抗癌协会腔镜外科学组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外专委会直肠癌防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腹腔镜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微创与内镜专委会副主任委员、CSCO结直肠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委员、第一届“中华消化外科菁英荟”委员(结直肠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腹腔镜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机器人与腹腔镜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微创和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西医结合学会全国普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结直肠外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微创医疗器械工程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美国胃肠内镜外科学会(SAGES)国际委员。
 
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近5年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Molecular Cancer、Cancers、Cell Commun Signal、Int J Colorectal Dis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著34篇。担任CSCO结直肠癌诊治指南执笔人、国际期刊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的编委以及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中国癌症杂志》等众多国内外核心期刊的审稿专家。
 
团队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癌多学科团队无论在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方面均建立了强大的优势。大肠癌年手术量超2000例,临床规模全国领先;开展真正意义上的规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吸引了众多兄弟单位的参观访问,10年来共接待67批次来自全国各地及美国、德国、意大利、印尼和台湾等649人次来大肠癌多学科参观并共同学习,同时大肠癌多学科团队多次走出医院交流分别是哈尔滨、南京、西京、北京、苏州、徐州、新疆、长沙,还有2次与北京肿瘤医院及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远程多学科互动交流,并受上海市科委委托进行大肠癌多学科诊治规范的制定和推广工作,多学科优势的学界影响力扩展至全市乃至全国,被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指定为全国大肠癌多学科诊治学习中心;患者的生存资料统计表明本院的大肠癌治疗水平全国领先。
 
多学科团队近10年获得大肠癌相关课题资助100余项,课题经费5331万,包括上海市科委重大课题2项、上海市卫计委重大课题1项,国家863子课题3项、985子课题、211学科建设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0项、国际合作研究3项、各类人才计划3项(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浦江人才计划、复旦大学卓学计划),开展35项临床研究,其中研究者发起的16项;在全国大肠癌学术方面地位崇高。10年来已发表大肠癌相关医学论文SCI论文120篇,中文论文77篇,申请专利4项。
 
连续8年成功举办中美大肠癌多学科综合诊治研讨会暨国家级医学继教育项目大肠癌临床诊治高级研讨班。2010年成功承办12届中日韩大肠癌学术会议。2012年,肠癌早期诊断方法和多学科综合治疗规范的研究与推广,该课题的一项子课题“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多学科综合诊治的研究和推广”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同年“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优化与推广”荣获教育部的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编《结直肠肛门肿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循证结直肠肛管肿瘤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专著2部;近年来我院大肠癌MDT团队团结协作、开拓进取,接受来自全国各地副主任以上医师的访问交流,积极为国内提高大肠癌MDT水平做出努力和贡献。

版面编辑:洪江林  责任编辑:张彩琴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李心翔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