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微创外科的理念已经渐渐渗透到肿瘤临床治疗的各个领域。在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的背景下,如何精准地开展加速康复助力患者早日康复是许多外科大夫孜孜以求的目标。在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年会的现场,《肿瘤瞭望》对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加速康复外科专委会江志伟教授就加速康复外科的进展进行访谈,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江志伟教授
加速康复外科的发展及其临床意义
上世纪八十年代,微创外科发源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至九十年代,微创外科渗入大肠癌领域。经过20余年的发展,微创外科不再局限于腹腔镜手术,也包括机器人手术、术式的改良如经自然腔道取标本。1997年,丹麦Henrik Kehlet教授率先提出“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200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黎介寿教授引入国内。加速康复外科与微创外科异曲同工,理念更胜一筹。不论是大肠癌、胃癌,还是肺癌,手术追求的最终目标都是患者早日康复,微创外科则是实现早日康复的一个手段。但康复受多因素影响,如患者基础条件、麻醉质量、护理质量、营养水平,甚至包括精神心理状态。康复是多维度的,需要多学科通力协作。加速康复外科不是单兵作战,而是团队管理,协调发展,多方位协作。传统的治疗模式就像“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忽视了患者是一个整体;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通盘关注手术疗效、麻醉安全、康复速度、营养水平、心理健康等。加速康复外科从理念出发,改变了治疗模式并影响着医疗技术发展,是外科发展的高速公路。
我国加速康复外科开展的工作有哪些
2007年黎介寿教授将“加速康复外科”引入国内,开启了“加速康复外科”发展的第一阶段——单中心的初步探索阶段。独立前行数年后,略有所成,平稳过渡至第二阶段——全国多地推广,规范应用研究阶段。2016年,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分会加速康复外科专委会于北京正式成立。加速康复外科专委会首要的工作就是大范围开展培训,教育是学科发展的基石,就像是上高速公路必备驾驶证一样。其次,制定行业标准和指南,先后完成《结直肠肿瘤切除手术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的中国专家共识》、《胃癌切除手术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的中国专家共识》等,并进一步将加速康复外科写入教科书,成为行业标准。再次,积极开展多中心研究,由江苏省25家医院逐步扩展全国81家医院的联盟。并且,在全国多个城市成立加速康复外科专委会。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的不断发展,我们始终坚持规范与创新并存,从大起点和小落地踏实地践行规范与创新。加速康复外科旨在共享、合作、共赢,期待其在全国范围深入推广及普及。
加速康复外科在大肠癌围手术期中的进展及优势
加速康复外科已渗入结直肠外科,并显示出积极的作用。加速康复外科以患者为中心,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外科、麻醉、护理、营养、康复等诸多学科的参与,完成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诸多流程的优化。现有证据支持术前2小时可以饮水,术后6小时可以进食;择期胃肠肝胆胰手术,可在未排气的情况下饮水;可在无梗阻的情况下不放置鼻胃管,出现恶心呕吐时放置鼻胃管;可根据术式,选择性进行肠道准备。同时,强调多模式止痛,而非单一药物止痛,融入中医“君臣佐使”的理念,降低止痛药的副作用。加速康复外科践行以患者为中心、多维度管理,减少创伤应激,保持内部稳态,坚持外科、麻醉、护理、营养、康复等多学科通力协作,改善患者舒适度,降低并发症,缩短住院日,实现快速康复,创造社会经济效益。加速康复外科在大肠癌围手术期中优势明显,令外科面貌焕然一新。
加速康复外科既是一个崭新的理念,更是一个需要学界不断努力探索的临床实践,中国的“加速康复外科”以患者为中心,正努力实现“无痛、无应激、无并发症,好疗效”的外科理想。
专家简介
江志伟教授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医院普通外科主任。
主要学术任职:
国家卫计委医管中心加速康复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结直肠学组组长、胃肠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加速康复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分会加速康复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加速康复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机器人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腹腔镜与机器人专委员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委会胃肠学组组长;
CSCO肿瘤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胃癌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委会加速康复外科学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肠外与肠内营养学会肿瘤营养学组组长;
江苏省外科学会加速康复外科学组组长;
欧洲肠外与肠内营养学会(ESPEN)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