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星海论坛丨“东北西南”话乳癌——金锋、张建国、厉红元教授分享乳腺外科诊疗发展和学科建设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4/6/18 16:11:05  浏览量:2146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肿瘤瞭望》有幸在大会现场,邀请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锋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建国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厉红元教授分享乳腺外科的诊疗发展和学科建设,从东北到西南,两大乳腺外科“高地”的学科带头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从筚路蓝缕到欣欣向荣的壮丽画卷。

编者按:仲夏六月,渤海滨城、浪漫之都大连沉浸在星海广场曼妙的音乐中,以及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会议氛围中——大连星海医学论坛第五届肿瘤综合治疗学术会议于2024年6月14日盛大开幕,吸引了众多国内肿瘤名家参会交流。《肿瘤瞭望》有幸在大会现场,邀请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锋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建国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厉红元教授分享乳腺外科的诊疗发展和学科建设,从东北到西南,两大乳腺外科“高地”的学科带头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从筚路蓝缕到欣欣向荣的壮丽画卷。
 
在“健康中国”引领下
完善乳腺癌全周期照护和分级诊疗
 
《肿瘤瞭望》:金锋教授,您是全国乳腺癌知名专家,也是东北地区乳腺癌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您认为近些年来,本地区的乳腺癌诊疗水平发展如何?如何发挥优势、再创辉煌?

金锋教授:辽宁的乳腺癌诊疗在过去的二三十年,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步。自2016年国家提出“健康中国2030”战略以来,在此大健康理念的引领下,辽宁乳腺癌的诊疗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和规范,这是至关重要的。按照“健康中国”理念,我们既要关注治疗本身,也要重视治疗前的患者筛查和治疗后的康复工作。作为临床医生,治疗阶段固然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但患者筛查和康复同样需要我们发挥积极的作用。
 
辽宁拥有三所知名的医学院校:位于沈阳的中国医科大学、位于大连的大连医科大学以及位于锦州的锦州医科大学。这三所大学为辽宁省的三个主要地区提供了优质的医疗资源,推动了乳腺癌的规范化治疗,并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由于我们的队伍建设比较扎实,前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保持已有的临床诊疗优势,并将其进一步下沉到基层。
 
目前,我们已经开始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地级市医院,如果效果良好,我们还将继续下沉到县域。我在前段时间走访了几家县医院,深感分级诊疗的重要性。多年前,国家提出的分级诊疗已成为医改的重要指标。只有将分级诊疗真正落到实处,特别是在县域层面取得突破,才能确保我国肿瘤患者,包括乳腺癌患者得到规范化治疗的“基本盘”稳固。仅仅依赖国家级和省级医院是不够的。在疫情期间,这一趋势表现得更加明显。由于交通不便或疫情限制,我们迅速对基层医院进行了线上指导,发现这些医院在此期间反而取得了较快的进步。因此,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更加坚定地推进医疗资源下沉。
 
我认为,要真正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制定科学的诊疗指南和规范,二是加强质量控制。没有科学的诊疗指南和规范,我们无法使临床诊治有序开展;而没有有效的质量控制,再好的指南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最近,在国家癌症中心的引领下,我们对第一批乳腺癌规范化诊疗国家质控试点单位进行了评估,虽然发现了一些问题,但整体情况良好。在此基础上,我们计划将下一批质控试点单位下沉到地级市医院,并在有余力的情况下,提前纳入一些县医院,使其达到国家队的水平。我相信,只要我们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不断努力提升整个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患者就能获得更高质量的长期生存。
 
走出去、引进来
为乳腺外科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肿瘤瞭望》:厉红元教授,重医附一院是西南地区乳腺癌诊治中心的领头羊之一,尤其作为CBCS主委单位,在乳腺癌整复重建和促进中法交流等方面取得众多成绩。能否分享一下贵中心的发展经验和未来愿景?

厉红元教授:非常荣幸能与金锋教授、张建国教授共同探讨学科发展的课题。我接下来将介绍我们中心的相关情况。重医附一院乳腺中心于90年代末在西部成立,并在姚榛祥教授、吴凯南教授和吴诚义教授等老一辈专家的引领下,奠定了坚实基础。自2000年初起,在任国胜教授的带领下,我们的学科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中法交流起到了关键作用。回顾近2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与法国的交流在多个层面都相当深入。从临床交流开始,我们学到了如何进行早期诊断,尤其是在肿瘤整形和重建方面。在法国著名专家,如斯特拉斯堡大学附属医院的Frederic BODIN教授、里昂癌症研究所的Julien PERON教授和居里研究所的Fabien REYAL教授的指导下,我们学到了许多先进技术,并推动了国内整形和重建技术的发展与理念更新。
 
经过上述阶段的发展,我们中心开始注重临床与基础研究。我们派遣人员前往法国的肿瘤研究机构开展研究工作,这极大地促进了我们的科研能力提升。同时,我们建立了自己的肿瘤实验室和标本库,这对于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尤为重视。通过派遣人员前往法国攻读博士学位和参与临床培训,我们引入了新的理念和技术研究理念。这些培训人员,包括低年资医生、中年资医生等,在法国各大中心接受临床培训后,成为我们临床工作和基础研究的重要骨干。
 
我认为一个学科的良好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支持。除了人才培养和临床基础研究外,一个好的平台也至关重要。我们拥有对外交流的平台,如“中-法(国际)乳腺癌高级学术论坛”,同时也依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乳腺外科专家工作组以及中国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等平台,共同推动学科的发展。我们积极参与这些学会的工作,如参与吴炅教授牵头开展的乳腺癌整形重建专家共识制定,以推动中国乳腺癌肿瘤整形重建领域的发展。
 
我高度赞同金锋教授关于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性的观点。在我担任重庆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主委的十几年间,我深切体会到西部地区与全国发达地区在乳腺癌治疗上的差距。为了缩小这一差距,我们特别注重规范化治疗的宣讲和指南的推广,旨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规范化治疗水平。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们欣喜地看到基层医院在乳腺癌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今,他们已经摈弃了“一刀切”简单粗暴的手术治疗模式,而是先进行穿刺以明确病理分型,再制定后续的综合治疗方案。此外,我们还利用网络的便利,成立了西部乳腺甲状腺专科联盟,并在线上进行多学科诊疗(MDT),以促进乳腺癌的规范化诊疗推广,提升整个西部地区的乳腺癌诊疗水平。
 
总结来说,学科的发展不仅依赖于自身的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和临床技术的进步,更需要关注基层医院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帮助整个地区实现医疗水平的全面提升。
 
多学科交叉融合
使柳叶刀更精细、疗效更满意
 
《肿瘤瞭望》:张建国教授,近年来乳腺外科趋向更加微创、美化的方向发展,而内科治疗趋向基于分子分型的精准治疗,也越来越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哈医大二院乳腺外科诊治在东北地区也享有盛誉,能否分享一下贵中心的乳腺癌诊疗发展经验?

张建国教授:今天与金锋教授和厉红元教授共同接受采访,我感到非常荣幸。我们三位都出生于60年代,并且都出身于普外科,而并非一开始就专注于乳腺专科。我们有幸见证了中国乳腺外科发展最为迅速的20年。回顾过去,乳腺专科成立的初期,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和质疑。许多人认为,将乳腺作为一个独立科室可能会因为病人数量不足而难以维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病人数量不断增长,床位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这充分说明了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因此我们的治疗理念和技术也必须与时俱进。
 
作为外科医生,我们最初认为乳腺癌仅是一种局部疾病,只要通过手术切除干净即可。然而,自Halsted在1894年总结并成型乳腺癌根治手术以来,至今已有130年的历史。我们这一代人是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在我们年轻的时候,乳腺癌的治疗主要还是局限于切除乳房和清扫腋窝淋巴结。但如今,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我们已经意识到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需要综合治疗。因此,我认为外科医生的发展必须融会贯通,不仅要掌握手术技巧,还要了解乳腺疾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理念,并不断向病理科、乳腺内科、影像科等其他学科的专家学习。只有这样的跨学科融合,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治疗方案。
 
我们深知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因此其治疗过程也必须是全面且细致的。乳腺外科经历了“一刀切”到保乳、整形重建,腋窝清扫到前哨活检,治疗理念和技术在不断进步。以我们中心为例,去年的保乳率大约为35%,而前哨淋巴结活检率则高达65%。这意味着我们成功地避免了大约1/3患者不必要的乳房切除和2/3患者不必要的腋窝清扫。在东北地区,我们团队的努力和成果得到了认可。我始终认为,虽然东北地区地域偏远,但我们的治疗理念绝不能落后。中国医大一院金锋教授团队、吉大一院范志民教授团队以及我所在的团队,早在2004年就开始积极参与各种论坛和学习,致力于乳腺专科的发展。如今,我们的治疗理念已经从局部治疗转向全身治疗,手术范围越来越小,但精准度却越来越高。这种自信来源于多学科诊疗的发展,影像技术能够发现更早的病灶,分子病理诊断技术能够更精准地对肿瘤进行分型,为内科的精准治疗提供指导。正是这些跨学科的合作与努力,使我们能够将手术做得越来越小,而疗效却越来越好。
 
非常高兴看到包括西南和东北等地区在内的专业团队在乳腺外科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并引领了地区内乳腺外科治疗理念和方法的改进。我们正在合作开展学术讲座和指南规范的巡讲,以推广这些先进的治疗理念和方法。相信随着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和精准治疗理念的不断发展,也将赋予乳腺外科更加丰富多样的内涵,更加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东西南北聚合力
推动我国乳腺外科高质量发展

《肿瘤瞭望》:展望未来,国内各地的专家应该如何团结在一起、拧成一股绳,多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多中心研究,通过合作和交流来缩小地区之间的差异?

张建国教授:乳腺疾病的治疗不是单一外科医生能够独自决策的。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治疗理念的正确性至关重要。如果治疗理念不当,即便外科医生技术高超,手术范围扩大,也可能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创伤。因此,我们强调通过多学科合作提供个体化综合治疗决策的重要性,这是我们的宗旨和核心理念。我们需要严格执行相关指南,规范治疗流程,这是确保患者得到最佳治疗效果的关键。
 
金锋教授:我们面临的任务确实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指南规范的制定和推广,这是确保乳腺外科领域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其次是学术的引领,这是推动乳腺外科领域不断进步和创新的关键。在学术引领方面,以往我们可能更多地扮演着“传达室”的角色,主要关注西方医学的最新动态和进展,并将其引入国内。然而,随着中国在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乳腺外科领域,我们已经取得了许多原始创新性的临床研究成果,这使得我们有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发挥引领作用。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全国或区域之间的联合,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乳腺外科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厉红元教授:从乳腺外科的发展来看,治疗正在走入一个以“降阶梯”为主基调的阶段。同时,我们也需要有创新,如金锋教授所说,我们之前可能更多是“跟随”,但现在我们需要有自己的创新。因此,我们期待有更多的机会来进行院间、区域间以及全国的合作,以促进乳腺癌学科在临床和转化医学方面的进步。
 
金锋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主任
辽宁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辽宁省医学会乳腺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乳腺肿瘤学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BC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乳腺外科学组委员
中国老年学学会乳腺癌分委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辽宁医学会外科分会乳腺外科学组组长
 
张建国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乳腺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乳腺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乳腺学组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乳腺组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乳腺专家培训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乳腺外科医师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药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促会乳腺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乳腺疾病分会主任委员
Annals of Surgery中文版乳腺专刊、JCO中文版乳腺专刊、中华乳腺病杂志编委
 
厉红元教授
外科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重庆市乳腺癌中心)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乳腺外科专家工作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常务
重庆市医师协会乳腺外科医师专委会主任委员
西部乳腺甲状腺专科联盟理事长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副主编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无医学编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外科诊疗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