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EBCC-12丨金锋教授:关注癌症相关性疲劳,让乳腺癌患者活的更长更好

作者:  廖小雁  Xiaoyan  Liao   日期:2020/11/24 23:05:20  浏览量:8448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乳腺癌是目前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近年来医疗的快速发展和新药的不断上市,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已得到大幅度提高。在乳腺癌患者确诊后的几年内,治疗过程中会产生多种不适。其中癌症性疲劳是患者产生的最常见的一种不适,这种疲劳可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在EBCC-12大会上,一项研究探究了癌症性疲劳发生的原因,并比较了乳腺癌长期生存者与参考人群疲劳感的不同。《肿瘤瞭望》特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锋教授对这一研究进行了编译和点评,以供读者学习。?

LBA-003:Fatigue among long-term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a controlled cross-sectional study(长期乳腺癌存活者的疲劳:一项对照的横断面研究)

?

研究简介

 

背景

 

在女性确诊乳腺癌之后的第一个五年之内,疲劳是最常见和最持久的症状。这项研究比较了乳腺癌长期生存者与参考人群疲劳感的不同,并且评估疲劳的决定因素。

 

材料和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针对确诊后中位生存10年的350名乳腺癌存活者的横断面队列研究,参照人群为350名由全科医生匹配的相同年龄的女性。使用多维疲劳量表(MFI-20)测量疲劳,总分>60为主要结果。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存活者和对照组人群之间多维疲劳的患病率,校正体重指数(BMI),以及心血管变量和心理学变量。评估了优势比(ORs)和95%可信区间(95%CIs)。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存活者中多维度疲劳的决定因素。

 

结果

 

即使在调整混杂因素之后,乳腺癌存活者比参考人群更容易出现多维疲劳(26.6% vs 15.4%;OR,2.0[95%CI:1.4~2.9])。有抑郁症状(32.2% vs 2.7%;OR,17.0[95%CI:7.1~40.5])或焦虑症状(41.9% vs 10.1%;OR,6.4[95%CI:3.6~11.4])的存活者出现多维疲劳的几率更高。

 

结论

 

四分之一的乳腺癌存活者在诊断后10年内会经历多维疲劳,且疲劳发生的频率高于同龄妇女和一般从业者。这种疲劳似乎与抑郁症和焦虑症状有关。

 

专家点评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几乎80%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以达到长期的无病生存。随着缓解率的提高,人们对于肿瘤治疗的长期副作用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癌症相关性疲劳是乳腺癌诊断和治疗后的一个常见的症状。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将癌症相关性疲劳定义为“一种痛苦的、持续存在的、与癌症或癌症治疗相关的身体、情绪或认知疲劳的主观感受,这种疲劳与近期的体力消耗不成正比,并影响机体的功能。”癌症相关性疲劳与正常健康人群感受疲劳的概念是不同的,它可以明显的表现在身体上、认知上或情感方面,且不能通过充足的睡眠和充分的休息而缓解,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一些少量的研究表明癌症患者和生存者经历疲劳的严重程度和时长远大于没有癌症史的个体。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二届欧洲乳腺癌大会(EBCC-12),来自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医学中心的S.Maass教授发表了一项对照的横断面研究:长期乳腺癌存活者的疲劳。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比较乳腺癌长期生存者与一般人群疲劳感的不同,并且评估引起疲劳的决定因素。

 

本研究是针对350名乳腺癌存活着及相同数量的对照人群,应用多维疲乏量表结果测量并分析疲劳决定因素。多维疲乏量表(Multidimensional Fatigue Inventory,MFI-20)是由荷兰的Smets等于1995年设计,由20个条目构成,测量一般性疲乏、生理性疲乏、心里性疲乏、刺激性减低和活动降低5个维度的内容,此量表可用于癌症患者、放射治疗患者、慢性疲乏综合症患者、学生、部队军人以及初级医师。该量表与其他量表填写起来相比较简单直观,不会对患者造成太大负担。但这种方法与其他量表诊断方法有共同的问题,存在主观性较强,会受到个体、职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该项研究结果与既往多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乳腺癌存活者经过一系列治疗后比一般人群多维度疲劳的发生率更高。并且本研究经过分层分析,发现有抑郁症状及焦虑症状的乳腺癌存活者有更大几率出现多维疲劳。尽管大家都承认解决乳腺癌长期生活质量问题比较紧迫,但在临床实践中,缺乏适当的识别和对长期症状的正确管理方法,因此对癌症相关性疲劳我们仍处在低诊断、低报告、低治疗的初级阶段。这项研究结果为我们进一步探究癌症相关性疲劳的发病机制及预测因素寻找到了有利的方向,对这种疲劳的有效治疗方法亟需更多的研究来挖掘。

 

早期乳腺癌存活者治愈率的提高促使人们将注意力转向癌症治疗的长期下游效应,并关注到一些乳腺癌存活者可能存在积极治疗结束后持续数年的治疗相关副作用。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的转变以及治疗药物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显著的延长,患者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癌症相关性疲劳已经被清楚地确定为在乳腺癌存活者的某些亚群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可能会让人非常痛苦。

 

在乳腺癌全身综合治疗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除了关注如何让这些患者“活得长”,更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让患者“活得好”。相对于传统的仅考虑生存时间、生存率等的生存分析方法来说,生活质量评价更着重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主观感受,疗效的评价也更加重视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疾病的生理性与社会心理性,临床研究的重点已由单纯追求局部缓解率转移到采用何种措施使患者获得最大利益,从而更加全面地反映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为临床治疗方法和药物的评价提供依据。癌症相关性疲劳应该在多学科的环境中管理,并采用综合的方法。这包括提供具体的咨询,并能够将患者转诊给具有足够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包括物理治疗师、心理学家、行为治疗师、营养师和社会工作者。提高乳腺癌长期存活者的生活质量,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任重而道远。

 

专家简历

金锋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主任

辽宁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会理事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乳腺肿瘤学组副组长

中国老年学学会乳腺癌分委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乳腺癌学组委员

 

专家简历

?关舒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主治医师,讲师

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学硕士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